第(3/3)页 而对于,不从中国进口商品,他们从哪儿寻找替代品这个问题,他们也都考虑的很清楚了:壮士断腕,必须在欧美自己生产。 否则,高科技是中国的,工业是中国的,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国的,那,欧洲人,该如何获得从中国获取商品的财富呢? 中国拿到的欧元,如果不能从欧洲对等获得产品,中国也不会愿意啊! 外汇多了,放到那,和废纸有什么区别? 美元同理。大家都愿意持有美元的前提是,美元是硬通货,是在全世界各地都能换取商品。 “我们之所以这么急,也是因为,他们是有道理的。所有的产业被我们占光了,那么,我们出口给他们商品的意义都不存在,总不能是做慈善吧?” 这话很直接,但最能说明问题。 贸易贸易,本质来说,是“易”,是交换,是各取所需。至于用什么结算,那都只是手段,交换才是最终目的。 如果对方已经没有东西是我们需要的了,那么,我们用商品换取到的他们的货币,是真的一点儿意义都没有。 “刚刚在来的路上,我刚看到东西的时候,也吓了一大跳。心想:这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吗?”郝成说道:“但是,仔细一想,这又有什么关系呢? “这所有的事情,我们是拥有绝对的主动权。两方面,一个:我们国内低端产业,该砍掉砍掉。就业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,当我们的生产力足够先进,那剩下的就是分配制度的问题。 “以往,我们不都羡慕所谓北欧的悠闲吗,什么上四休三了,我们直接一周工作两天不行吗?为什么非要生产大量的商品卖往境外呢?这根本没有意义了! “这方面,我认为我们最关键的是心态的转变。 “另一方面,我们有十多亿人,是具有全部内循环的条件的。从来没有听说过,有粮食有产品有科技的国家,是弱势的一方这种说法。” 虽说郝成不是经济专家,甚至经济学只有大学公共课的水平,但是,浅显的道理是不需要专业的知识的。 通俗一点儿讲,只有饿死的,但绝对没有撑死的。 如果一个国家要产品有产品,要科技有科技,要粮食有粮食,要医疗也很强大了,这样的情况下,还有人过的不好,那一定不是经济本身的问题,而是流通渠道或者分配方式出的问题。 没有,想弄出来,那很难。 比如古代,粮食产量低,那就得饿死。 但不需要人干活,AI和机器人就能大规模劳动,东西多,那还真能撑死不成? 在国家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,两只手的共同作用下,是最容易调整的。 “所以,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手,更专业的,就需要行内人士来做决策了。或者,新的小沙精调模型也可以帮忙。” 这是郝成说的所有的话了。 没有专业的术语,没有列举数据的分析,但这却真的是最朴实的道理。 “我不知道,你们玩儿过《地球Online》这个游戏没有,玩儿过的话,我说明一下:那里边的初始的经济状态,它不是瞎编的。如果有需要,可以参考一下。” 《地球Online》这款游戏,郝成隔三差五的在玩儿,为什么隔三差五呢,因为他一个“普通人”在里边是没有任何的体验感的。 必须得等到现实的技术突破了,按规则同步到游戏中,他才有可能改变那一切。 当然,这快了,融合半导体发布之后,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转着。 而郝成提到的里边的经济活动,则是让所有人都陷入了回忆。 生产力高度发达、物质极大丰富—— 当然了,现在还没到那种程度,但是也正在路上了不是吗? 那这该怎么玩儿,还需要更多的讨论吗?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