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不过到了晚清及民国,曾有大量仿制品,但无论造型和呈色都无法与康熙原器相比。 周至只知道大都会博物馆所藏豇豆红瓷器很多,理所当然地认为肯定都是真品,倒是不知道馆藏的豇豆红苹果尊竟然是晚清仿品,不由得讶异道:“堂堂大都会,竟然没有本朝的豇豆红苹果尊?” 管舒宁不由得白了他一眼:“别说本朝了,清三代的都难找,这东西可不是大白菜。” “嘿嘿嘿……”周至贼笑道:“有一段时间对窑变釉很痴迷,可巧收到一只乾隆朝的窑变釉苹果尊,一半红一半绿,红色很正,看上去就和真苹果差不多。” “加上现在这个,我有俩苹果尊了。” “本朝的物件儿。”管舒宁懒得听周至显摆,还嫌室内的光线不够强烈,特意跑到门口就着日光认真检视了一回,回来说道:“你们是怎么找到这套东西的?” “这事儿要从俩小孩拿着一对儿贲巴瓶到我们摊位换餐盒开始说起了……”周至笑道。 摄制组也被吸引了过来,主持人发觉这是一个好故事,听得暗暗点头。 “实际上除了八大码,还有一样。”等到将故事讲完,周至将盒子里刚刚放四矮件的那层泡沫取开,大家才发现底下居然还有一件小碗。 “还有?这是……本朝小墩碗?”管舒宁都要晕了:“肘子这运气也是逆天了!” “我更倾向于称之为‘茶圆’,满洲人保留着游牧民族饮茶的习惯,所用的容器比汉族的大得多,虽然是茶器,但常常被人误会为小碗。” “不管是茶圆还是碗,康熙本朝的东西都十分珍贵。”管舒宁眼巴巴地看着翁万戈将小碗拿着欣赏,又不好意思开口让老人家让给自己先看,只好先介绍:“大都会藏康熙豇豆红碗只有一只,底署大清康熙年制本朝款。这就已经很厉害了。” “我记得本朝款的还有一只,是一件大式墩碗,也是唯一的一只。”周至搜索着记忆。 “对,延薰殿旧藏那只。”管舒宁显然对豇豆红瓷器研究得极深,起码在这方面胜过了周至:“除了那一只以外,剩下的碗还有两种样式,小撇口和大撇口,不过底下都是署‘大明宣德年制’寄托款了。” 第(2/3)页